秦秀清:疫情下的心身健康维护
9月23日晚上19:00,江西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主办的心理健康科普与身心健康调适系列直播课程在微信视频号“江西心健中心”火热直播。此次直播课程江理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邀请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秀清分享了“疫情下的心身健康维护”主题直播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主任郭修凤担任直播主持人,本次直播线上累计参会人数近2000人次。
讲座伊始,秦老师将美国作家布莱恩·卢克·西沃德在《压力管理策略》一书中的观点——“变化和不确定性给人带来了压力,总的来说人们都不喜欢改变。”引论到身处疫情中的我们,突发的疫情和封闭化管理的疫情模式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心理情绪,所以我们才更应该了解如何在疫情中保持心身健康。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而这一系列的不适也往往通过我们的情绪状态得以体现,或焦虑,或惶恐,或躁动,或抑郁,或孤独······
随后,秦老师指出我们表达这些复杂情绪的意义所在,即进化心理学中所阐述的那样——“没有进化掉的功能都有它本身的意义,也就是应对危险的保护机制”。疫情之中的消极情绪更能让我们建立起更加积极、坚固的心理防线,让我们在日后活得更加精彩!
同时,现阶段的突发疫情,导致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也必然会给我们带来一定量的心理应激——应激是指个体针对意识到的重大变化或威胁而产生的心身整体性调适反应、战斗或逃跑反应等等。随后秦老师为我们讲解到,应激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警觉、抵抗和衰竭
警觉:是在面对危险时保持专注、警惕和一种蓄势待发的状态(不是麻木、不安);
抵抗:这个时候的正常反应就是高效、有目的地成任务;
衰竭:合理应对,完美解决问题和潜在危险,就可能预防衰竭、加速恢复。
与此同时,在讲座过程中,秦老师也连线了两位同学,针对他们各自的困惑提出相应的解释,同时表达出老师对于他们困惑的看法及解决方式。
第一位连线的是来自电信203班的刘慧君同学,他提出在当前因为疫情管控,自己不能完成自己预定的安排,导致学习甚至学业压力激增,面对这种情绪自己应该如何应对呢?
秦老师给出五个简单步骤,即聚焦问题、专研统一、制定计划、进行锻炼和思索。也就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业当中,都应该在现阶段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业有与之相匹配的计划,然后在根据当前阶段的情势合理地安排实施方案。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让我们自己克服我们内心的不安和焦躁,然后才能使我们拨开迷雾,看到我们自己既定的方向。
第二位连线的是来自工商202班的肖梦萍同学,她提出在当前新冠疫情肆虐下,周围的环境和方式都与之前有很大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下,自己经常会出现情绪低落,对很多事物都失去兴趣,同时面对众多富有兴趣特长的同学、朋友,又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挫败感。
老师随即与同学连线道:疫情生活下的我们总是会习惯性地忽略我们自己的内心,转而望向我们自己之外的事物,这也往往就容易让我们产生一种挫败感和低迷感,我们最应该做的往往还是先与自己和解,与自己内心和解,然后才能发现属于我们自己的兴趣点,当我们找到我们自己专属的兴趣点后,我们才能将自己完美地投入其中,让我们内心产生愉悦感和欢呼感。
而后,老师面对大众化的心理应激反应提出两种缓解方式:
1、放松疗法:放松心情先放松身体,比如深呼吸法、音乐播放法、蝴蝶拍等等:
2、转移法:管理情绪,比如运动、减少刷手机时间、追求个人喜好等等
3、积极接纳法:即改变可以改变的,接纳不能改变的。
讲座的最后,秦老师也和我们分享了佛家智慧在我们当前疫情下的深刻哲理——“出世(精神幻象)”与“入世(现实实践)“。
顾名思义,在精神层面上,即便是在疫情的笼罩下,我们也要能够看到曙光,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同时在现实层面上,我们也要能够积极地参加到实践中去,做好我们该做的每一件事情。
我们怀揣着这样出世与入世的精神指导,必然能够在疫情中战胜自我,在现实中战胜疫情,也必然能够维护我们心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