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理工大学特殊群体学生帮扶制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日益发展和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中出现了由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心理障碍、家庭困难等原因导致的大学生特殊群体。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江西理工大学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江西理工大学“三联系”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努力打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系统育人体系,扎实的做好我校特殊群体学生的帮扶工作,引导学生成人、成长、成才,努力营造一个安全、稳定、温馨、和谐的学生发展环境,经研究,制定江西理工大学特殊群体学生帮扶制度。
一、 帮扶对象
特殊群体学生主要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心理障碍学生;网络痴迷学生;生理缺陷学生;行为违纪学生;人际交往困难学生;就业困难学生等。
二、帮扶工作原则
(一)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出发,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二)对特殊学生实施 “特殊”的教育引导方式、方法,重视运用赏识教育温暖特殊学生心灵。
(三)要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关心关爱,既要让受帮扶的特殊群体学生感受到关心关爱,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避免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
(四)建立全员参与、全过程关注、全方位帮扶的特殊群体教育机制,充分发挥育人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特殊群体学生帮扶的一般工作方法
(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一般是指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或家庭出现变故、学费生活费存在困难的学生。
1.帮扶老师应积极鼓励该类学生参与到学校现有的“奖、贷、补、助、免、勤、减”的资助工作体系中来。主动向学校或学院反映学生的实际困难,努力帮助被帮扶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2.帮扶老师应充分发挥贫困生的模范典型的作用。定期组织优秀的贫困生成才典型与帮扶对象进行交流,引导贫困生正确认识挫折和困难,培养他们直面艰难困苦的信心和决心。
3.帮扶老师应做好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心理疏导。引导他们培养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良好品质,帮助其摆脱自卑和自闭心理,树立信心,正确看待经济贫困,达到经济与心理的双重脱贫。
(二)学习困难学生群体
学习困难学生群体是指学习上存在一定障碍或困难,不能按培养计划达到国家规定学业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具体是指受到学业警示学生或特定科目有困难学生。
1.应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努力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引导他们参与学院活动,倾听他们心声等方式多鼓励这些学生,增强其自信心和意志力。
2.应为学习困难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自我管理方法,引导他们学会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联系专任教师一对一指导,组织学生结对帮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对因社会、家庭因素造成的学习困难学生群体,进行深入了解和积极关注,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鼓励其形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心理障碍学生群体
心理障碍学生群体是指心理脆弱、心理承受能力低、抗挫折能力差或存在认知问题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常伴有焦虑、抑郁、孤僻、自卑、冷漠、极端等心理,多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狭隘心理严重,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疾病。
1.对于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帮扶老师要进行沟通交流、关心支持,帮助其疏泄情绪、澄清问题、寻找原因、调整认知,协助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并在必要时推荐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
2.对于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帮扶老师应给予这些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帮助,既要关心又不能过分关注,以帮助其建立自信、实现自助为发展目标,避免伤及学生自尊和隐私安全,必要时鼓励其到专业心理医院接受心理治疗。
3.发现学生情况十分严重时,帮扶老师应立即通知学院辅导员或学院领导,并安排学生全程陪同、确保安全;学院立即联系其监护人,及时与家长沟通,以便进行积极干预和治疗,同时上报学工部;应及时送到合适的医疗机构进行心理治疗。
(四)网络痴迷学生群体
网络痴迷学生群体主要指部分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整天在网上聊天、打游戏等进行各类娱乐活动,不愿意参与正常的社会交往。
1.帮扶老师应加强对网络痴迷学生群体的监督,以各种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科学、文明上网,鼓励被帮扶对象树立明确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健康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2.帮扶老师应积极推荐、引导学生参与到学院组织的各类团体与活动中去,吸引他们的课余精力。
3.对网络痴迷学生群体,帮扶老师应对其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增强自我调控能力和意志力,学会正确处理网络游戏与学习、生活的关系。
(五)生理缺陷学生群体
生理缺陷学生主要指身体残疾、有缺陷、体弱多病的学生,如身患慢性疾病或重大疾病、长相较丑、身材比较矮小、身体局部畸形或残疾、性心理与行为异常等。
1.帮扶老师应以励志为主,帮助和鼓励并重。要真心尊重、爱护他们,进行情感交流,用成功例子和优秀人物做横向比较鼓舞他们,以其自身成长的纵向比较来肯定他们,帮助树立自信心,使之产生强烈的自我实现愿望。
2.帮扶老师应积极关注生理缺陷学生并给予实际的帮助,尽力为其提供便利的环境。同时要保护生理缺陷学生的自尊心,使其拥有一个尊重、友好、安全的心理环境。
(六)行为违纪学生群体
行为违纪学生群体是指违反学校学生教育管理规定和行为准则,被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警告、严重警告、记过或留校察看)的学生。
1.帮扶老师应首先掌握有关学生违纪处理的基本知识,加强学生的教育管理,对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摒除不良陋习。
2.帮扶老师应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因冲动或心理障碍引起的违纪违法行为;要及时对违纪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帮助他恢复自信,明确发展方向,提高心理品质,完善自身素质。
(七)人际交往困难学生群体
人际交往困难是指在校大学生在相处和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适、自闭、逃避、自恋、自负,以及难以调和与他人关系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恋爱及情感问题也是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1.帮扶老师要进行有效的人际交往心理指导,引导其建立交往意愿,学习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方法,逐步掌握人际关系的技巧,从而提升交际能力;
2.帮扶老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组织集体文化活动,鼓励同学们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建立团结向上、互帮互助的集体意识和合作观念。
3.对于恋爱受挫学生,帮扶老师要加强对学生开展恋爱心理教育,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疏导,避免出现极端事件。
(八)就业困难学生群体
就业困难学生群体是指学生由于就业能力不足、就业观念不正确、自身不自信或存在着自身劣势, 使得他们在各类竞争中处
于被动局面,在择业过程中经常遇阻, 难以实现预期的就业目
标。
1.对于根本就业能力不足的学生,帮扶老师应通过具体的专业实践项目指导或基本专业课程的知识点指导,使学生较快的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专业技能。
2.对于直接就业能力不足的学生,帮扶老师应对被帮扶对象进行职场形象指导,提供面试技巧和能力指导,同时鼓励学生善于发现自身优点和长处,树立择业信心。
3.帮扶老师应及时帮助就业困难学生群体调适择业心理;必要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就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要多鼓励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就业,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理念,大胆尝试、勇敢选择、主动出击,最终实现就业。
四、帮扶形式和要求
(一)高度重视,成立帮扶领导小组 。
关爱和帮助特殊群体学生工作对学生健康成长、保障校园教学秩序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各学院(校区)应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特殊群体学生的帮扶和教育工作纳入学生工作的重点内容。要成立领导小组,将目标、措施明确到每一名教师,做到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在管理上有倾斜,过程上有侧重,结果上有考核,要采取细化制度、政策支持、表彰奖励等方式,加大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关注和帮扶力度,切实把此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好。
(二)建立特殊群体学生台账和动态档案。
各学院(校区)每学期开学初开展一次全面的摸排,认真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及心理状况,及时排查出特殊群体学生,并建立特殊群体学生动态档案(见附件 1),同时填写台账内容(见附件 2)。
(三)组建帮扶小组。
各学院(校区)在所在学院中选择责任心强、学生信任的老师对特殊学生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同时,各学院(校区)要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学生骨干的作用,组成特殊群体的帮扶小组,在帮扶导师的指导下关爱帮扶对象。学院(校区)需将特殊群体的帮扶工作作为学生干部考察和党员发展考核的重要指标来落实。
(四)开展个性化辅导。
各学院(校区)要针对特殊群体的不同问题,制定了个性化帮扶方案。同时,要求能及时掌握帮扶对象的思想状态,帮扶老师应每半月至少与帮扶对象谈心交流 1 次,每月至少 2 次下到帮扶对象的寝室交流。特别要注重考前、放假前后等重点时段的教育工作。在发现帮扶对象可能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向学院或职能部门反映。
学生工作部
2018 年 11 月 26 日
/uploads/20200709124839256.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