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地说,恐惧是人生命情感中难解的症结之一。面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命的进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平安无事的,总会遭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挫折、失败和痛苦。当一个人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受到威胁时,就会为此紧张不安、优虑烦恼、担心、恐惧,程度从轻微的忧虑一直到惊慌失措。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经历某种困难或危险的处境,从而体验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慌。恐惧作为一种生命情感的痛苦体验,是一种心理折磨。人们往往并不为已经到来的,或正在经历的事感到惧怕,而是对结果的预感产生恐慌,于是人们怕无助、怕排斥、怕孤独、怕伤害、怕死亡的突然降临; 同时也怕失职、怕失恋、怕失败....长此以往,我们在种种恐惧面前变得畏首畏尾,最终一事无成。
恐惧来源于哪里呢?
1.来源于家长的不良教育
虽然恐惧黑暗的人有很多,但可以肯定的是,怕黑并不是人类先天的本能,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是父母或者童年陪伴人员不当的教育方式造成的。小孩子晚上不肯睡觉,于是家长就会用鬼神观念来吓唬他。比如,妈妈或奶奶会说:“夜里藏着怪物啊,再不闭上眼睛睡觉,它就会钻出来吃你!“这些观念就这样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根植下来,让它们在潜意识中产生对黑暗的恐性具,从而影响今后的生活
2.缺乏安全感
一个人缺乏安全感,也很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尤其是在黑暗、阴影的笼罩之下。有人说自己”怕黑”、“怕鬼”,很可能是害怕黑暗里看不清楚的事物,或模糊不明的阴影,也可能在潜意识里,是自己不愿一个人独处,害怕孤独造成的。
3.孤独感
人具有社会性,是群体性动物,这就是说人不能太孤独,孤立的人也注定是不能生存的。或许你一个人单独走在黑夜会感到很害怕,但如果有一个人与你同行,害怕便会减少一点,人越多就越不会怕黑夜,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想克服对未知的恐惧,就要正视现实,勇敢地走入社会生活,做到以下几点。
*.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很多时候,恐惧往往是缺乏科学根据的主观意测造成的。很多令人恐惧的东西往往都是“杯弓蛇影”,不足为惧。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扩大认知视野野。当我们认识到客观世界的某些规律,并能确立正确的目标判断时,就能提高预见力,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变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这样来,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大大增强,恐惧便不容易趁机而入。
*.敢于直面恐惧源
面对令我们难以忍受的恐惧对象,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逃避,然而逃避并不能很好地解除恐惧。这时,就要求我们勇敢地去面对恐惧,反复地接受恐惧的刺激,接触恐惧的目标,强迫自己逐渐适应这种刺激,这样才能逐渐消除恐惧。比如你害怕老鼠,不妨将老鼠的照片贴到显而易见的地方,强迫自己去注视它。等你将这一习惯顺利地保持下去后,再试着用简易的工具去碰照片上的老鼠,直到用手触摸而不再畏缩为止。这样,等你下次见到真正的老鼠时,便会很容易接受它,不受它的影响。
*.转移注意力
转移注意力并不是逃避,而类似一种瞬间转移术,当你真正感到恐惧的时候,会发现恐惧已经结束。比如,有的人恐惧打针,你可以在给他打针的时候,说一些让他关心的话题或让他看一件其他的东西,总之你的目的就是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去,从而放松他对打针的注意力。等他感到疼痛或回到打针的问题上日寸,打针的过程已经结束,他也便恐惧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