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理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百科   >   心理知识   >   正文

心理压力源有哪些?

作者: 佚名   信息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 2019-10-15

心理压力的压力源

(1) 生物性压力源: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温变化(2) 精神性压力源: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不良个性心理特点(3) 社会环境性压力源:纯社会的;由自身状况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

心理学家格拉斯通提出了会给我们带来明显的压力感受的9种类型的生活变化:·就任新职、就读新的学校、搬迁新居等·恋爱或失恋,结婚或离婚等·生病或身体不适等·怀孕生子,初为人父、母·更换工作或失业·进入青春期·进入更年期·亲友死亡·步入老年此外,家庭、工作与环境状况之间的关系、所从事工作的性质等,也是能造成心理压力的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体验,包括对挫折的体验,不仅令依赖于某种客观的标准,而且更多的依赖于个体内在的欲求水准。

任何远离这一欲求水准的活动,都可能产生成功或者失败的体验。

在现实生活中,这一事实体现为,取得相同的成绩,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

比如,考试得了80分,对于60分万岁的人来说,已经是很大的成功了;可以这样认为,一个人的欲求水平和主观态度,是决定是否产生挫折的最重要原因。

中国有句俗话知足者常乐,就是鼓励人们降低欲求水平以减少内以后挫折,减少压力。

...

心理压力总的来说有哪三个压力源

1、心理压力源(1)认知性信息太多或太少 ,知觉超负荷或剥夺,目标模糊、不确定 ,约定的目标难以执行 ,时间紧或等待 ,意料之外 ,难以选择或没有选择 ,认知功能受损(2)情绪性恐惧、焦虑 、死亡、受伤、失败、损失的威胁 ,悲伤 愤怒、挫折、损失和负罪感 ,厌倦产生的动机冲突、想家 ,精神上的诱惑导致丧失信仰 ,人与人的感情2、躯体压力源(1)生理性睡眠缺乏 ,脱水 ,缺乏营养、卫生条件差 ,疲劳 ,免疫系统损伤 ,肌肉过度使用或未充分使用 ,伤病(2)环境性热、冷、湿 ,震动、噪音、爆炸 ,缺氧 ,烟、毒、化学物 ,能量消耗 ,武器装备 ,电磁辐射 ,传染源 ,繁重的体力工作 ,光亮、黑暗、模糊和昏暗 ,地形复杂

生活中常见压力源有哪几类

1、按照来源分为:生物性压力源、精神性压力源和很会性压力源 (1)生物性压力源: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

包括躯体疾病创伤或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温变化等。

(2)精神性压力源: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事件和外在事件。

包括错误的认识结构、个体不良经验、道德冲突及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个性心理特点等。

(3)社会环境性压力源: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社会需求的事件。

分为两方面:纯社会性的,如重大社会变革、重要人际关系破裂、家庭长期冲突、战争、被监禁等;第二类是由自身状况,如个人精神障碍,传染病等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如恐人症性,社会交往不良等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我们将压力源分为三种类型,但是这是理论分析的需要,其实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因为纯粹的单一的压力源,在现实生活中极少,多数压力源都涵盖着两种以上的因素,特别是精神性压力源和社会性压力源,有时是浑然一体的状态。

由于三种压力源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我们在实践领域,特别是在分析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根源时,必须把三种压力源作为有机整体加以考虑。

2、按照影响生活的程度分为急性压力源和慢性压力源(1)急性压力源也称消极生活事件,是指非连续性的,有清晰的起止点,可以观测、明显的生活改变。

(2)慢性压力源是指日常困扰,可以分为生活小困扰和长期社会事件所带来的烦恼。

...

如何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

压力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是对某件事做出的应激反应。

压力会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压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1、所处的社会有让人不满意的地方,会觉得世界不公平,赋予自己的东西太少,别人又很优秀,因此我们会产生不平衡感,会有力不从心,就会有压力。

2、家庭问题也会产生压力。

3、人际交往也会带来压力。

减轻压力有以下几个方法: 1、首先要保持好的心态,积极面对难题,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身体素质、知识才能、社会适应力等要有自知之明,尽量避免做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情,或避免从事不适合自己的体力和精神的活动,好高骛远。

2、如果压力太大,可以学会自我调节,加强自身修养。

以适当方式宣泄自己内心的不快和抑郁,以解除心理压抑和精神紧张。

善于自我调节,有张有弛。

3、具体的可以做感兴趣的事,如旅游、聊天,听音乐,释放压力。

或是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声地喊叫。

...

转载自心理咨询网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西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028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