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理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百科   >   心理知识   >   正文

“齐加尼克效应”是什么?

作者: 佚名   信息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 2020-09-09

      因工作压力导致心理上的紧张状态,被称为“齐加尼克效应”。这来源于法国心理学家齐加尼克曾作过的一次颇有意义的实验:他将自愿受试者分为两组,让他们去完成20项工作。其间,齐加尼克对一组受试者进行干预,使他们无法继续工作而未能完成任务,而对另一组则让他们顺利完成全部工作。实验得到不同的结果。虽然所有受试者接受任务时都显现一种紧张状态,但顺利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随之消失;而未能完成任务者,紧张状态持续存在,他们的思绪总是被那些未能完成的工作所困扰,心理上的紧张压力难以消失。一个人在接受一项工作时,就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心理,只有任务完成,紧张才会解除。如果任务没有完成,则紧张持续不变。

     据研究,脑力劳动者容易产生齐加尼克效应。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信息量的快速增长,脑力劳动者的工作量亦相应增加,工作节奏随之加快。由于脑力劳动是以大脑的积极思维为主的活动,其特殊性在于大脑的积极思维是持续而不间断地活动,所以紧张也往往是持续存在的。诸如报刊的编辑人员在出刊之前,“八小时以外”亦仍然会考虑组稿、编排等情况;搞攻关项目的科研人员,研究课题经常连绵不断地呈现在眼前……有时,那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或未完成的工作,会像影子一样困扰着你。医务人员、工程师、作家等都有此体会。

       紧张的工作节奏和各种竞争,使脑力劳动者易于产生紧迫感,压力感和焦虑感,若处理不当或不能适应,则对很多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脑力劳动者必须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缓解精神上的紧张状态。

      美国怀俄明州威尔逊市的杰克逊•霍尔压力医学学会行为医学主任布鲁斯•门罗认为,克服齐加尼克效应的诀窍就在于找到一种办法,让人们感到自己拥有某种程度的控制力,尽管目前实际上是不可能加以控制的。有时候,这意味着需要人为制造控制,比如走到盥洗室里冲厕所。这种行为,或者其他看起来毫无意义的类似行为,能够打破持续不断的齐加尼克效应的循环,使得当前应激物所产生的影响分流到其他事务中。此类手段有助于将压力导向可资利用的水平,在这个水平上,人们获得控制感,将不良压力转为良性压力。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西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0288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