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西理工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网站!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百科   >   心理知识   >   正文

糖果效应

作者: 佚名   信息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 2022-04-27
糖果效应
         糖果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首先提出的,也叫延迟满足效应,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196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间幼儿园进行的。
          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饼干棒。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实验过程颇为煎熬。
          有的孩子为了不去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一些孩子开始做一些小动作,比如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2/3的孩子选择宁愿等20分钟得2块糖。当然,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欲望,不少孩子只好把眼睛闭起来傻等,以防受糖的诱惑,或者用双臂抱头,不看糖或唱歌、跳舞。1/3的孩子选择现在就吃一块糖。实验者一走,1秒钟内他们就把那块糖塞到嘴里了。
           
          1960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设计了一个著名的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间幼儿园进行的。
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饼干棒。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对于这些孩子们来说,实验过程颇为煎熬。
           有的孩子为了不去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一些孩子开始做一些小动作,比如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2/3的孩子选择宁愿等20分钟得2块糖。当然,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欲望,不少孩子只好把眼睛闭起来傻等,以防受糖的诱惑,或者用双臂抱头,不看糖或唱歌、跳舞。1/3的孩子选择现在就吃一块糖。实验者一走,1秒钟内他们就把那块糖塞到嘴里了。
            所以,糖果效应对我们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启示。在学习生活中,我们要有清晰的规划和理性的认知,学会控制,善于抵制诱惑,不被眼前短暂微小的利益所迷惑,用长远的目光去看待问题,努力去争取未来更有意义和价值的成果,拥有高瞻远瞩的能力,临财不苟的魄力和明察秋毫的实力,同时还要自尊自律,严于律己,做一名有远见的学生。
 
 
            

 

 Copyright©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江西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00288 号